三个方法教你激发消费者痛点,让产品大卖特卖!

来源: 胡华成2023-07-07 23:56:43
  

相信很多创业者在开发自己的产品都信心满满,认为自己的产品一定可以大卖。但是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有时自己的产品可以大卖,而有时却成绩惨淡的原因呢?


(相关资料图)

总的来说,一个产品能否取得好的销售成绩取决于这一种产品有没有激发出消费者的潜在痛点。

那么,究竟怎么才能激发出消费者的潜在痛点呢?下面,我将根据我的经验从三个方面给你一些启示,希望对你以后的创业生涯有所帮助。

第一种、更加极致的产品。

任何技术上突破与创新都会促使产品的更新换代,从而给予消费者更加极致的产品,带给消费者更加极致而与众不同的的消费体验。

许多消费者之所以没有产生这一种消费需求,是因为技术的突破与创新与他们并无实质联系,他们无法预测和估算出技术突破的方向与距离,从而无法主动产生还未出现的消费需求。所以,大部分的消费者只能够被动的等待,等待新技术带来的新的消费需求。

而一旦出现这一种从未出现的消费需求,就会吸引大量乐于尝鲜的消费者前去消费与体验。

就类似于日常生活中大家经常使用的VR产品,在VR技术尚未成熟的时候,大部分的人可能都无法想象VR体验到底是如何的,也不会去关注VR技术的发展。

但是在VR技术产生突破后,大量的VR产品登上市场,让人们都感叹于VR世界的奇妙,带给了消费者从未有过的消费体验,从而吸引了无数的消费者。

第二种、超高的性价比。

不可否认的是,在消费者具有消费预期时,性价比无疑就成为了消费者选择商品时的重要的参考因素。一件好的产品如果能够具有性价比,那么他的销量就一定不会差。

事实上,消费者也是具备理性的,他们在要求商品不仅有可靠的质量,还要有一定的性价比的同时,其实也会对性价比的期望提出一个个人的合理预期,并不会做一些无理的期望。

那么,什么是超高的性价比呢?其实就是,你的产品的定价完完全全超出了用户的想象,甚至超出了这一类产品的定价范围,在心理上能够对消费者造成巨大的冲击。

五菱宏光的MINI系列电车就是一个经典案例,他的定价普遍在两万到四万这一个价格区间内,用两三万就能买一辆电车来日常使用,这无疑打破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

在别的车商还在追求高端奢华,力求打造高端电车品牌的时候,五菱宏光逆其道而行之,主打一个性价比。

通过缩小车型、减少配置、建设标准化车间降低成本等一系列的操作来控制售价,最终定价在三万元左右。

想一想在一众价格越来越高的国产电车,甚至定价到七八十万的电车中,突然出现了一辆售价只有三万块钱的小电车,这对消费者的冲击有多大。

而在五菱MINI推出之后,他就迅速成为了大众口中的“买菜车”,并且获得巨大的成功,而凭借月销快到4万的成绩,硬生生被消费者推到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榜榜首。

推出五菱MINI这一类产品需要巨大的魄力,因为这种超高的性价比不仅仅是突破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而且也会突破你自己的预期,所以大部分的人也只是想想,而不敢付出实践。

第三种、“变态”的服务。

说到“变态”的服务,许多人都会想起海底捞,但是遵循这一种服务模式的可不止海底捞这一家,在手机领域一样也有这样的“变态”服务,那就是oppo。

因为疫情的原因让无数品牌的线下门店都被迫停业,这就使得那些有维修服务的手机用户遇到了巨大的麻烦。

但是oppo看到了用户的难处,随即就推出了 7*24小时的线上服务,确保oppo用户在手机出现问题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官方人员的对接解惑。

还有一件真实的案例:在2020年的年初,一位oppo用户在医院休养,但是却因为手机意外摔了一下,导致无法开机。这时候oppo工程师李祥冒着雨,步行45分钟到达了用户所在的医院,为这一位用户修好了手机。

这一种服务在消费者的眼中已经几近于“变态”的范畴,他们会认为商家会提供这样的服务是超出他们的心理预期的,是过分的,更是不可奢望的。

所以,在消费者体验过这一种服务之后,就会不自觉地产生出对于品牌的好感与粘性。

以上这三点并不是消费者全部的潜在痛点,还有更多的痛点等着你去发掘,如果你能够抓住消费者的潜在痛点,那么你的产品一定不愁卖。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颠覆式创新与新商业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业的世界里,没有被淘汰的行业,只有被颠覆出局的企业,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颠覆与重构”上。

一家公司或者一位老板,如果颠覆与重构能力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

请记住:没有创新力,哪有想象力;没有想象力,何来竞争力;要想破局突围,必须颠覆原有商业模式,重构新的商业模式!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